小岗村,一个曾经因贫穷而出名的小村庄,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象征。这里的故事,不仅仅是关于土地和庄稼的,更是一代代小岗人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的一曲曲奋斗之歌。40多年的时间里,小岗村从“要饭村”蜕变成“富裕村”,从当初的一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四千多名村民,人均纯收入从22元增长到18106元。这一切,都是因为小岗村紧紧抓住了改革的机遇,不断探索、不断创新。
18枚红手印,拉开改革序幕
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,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张契约上按下了红手印,这不仅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,更是小岗村命运的转折点。当时的小岗村,穷得连饭都吃不上,村民们为了生存,不得不冒险“包产到户”。这一大胆的举措,让小岗村在第二年就迎来了大丰收,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.3万斤,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的总和。小岗村的改革实践,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潜力,也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改革不止步,小岗村的二次创业
然而,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2003年,小岗村再次陷入了发展困境,人均收入仅2000元,低于全县平均水平,村集体欠债3万元,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“两委”班子。面对困境,小岗村没有放弃,而是选择了再次出发。2004年,沈浩书记的到来,为小岗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沈浩书记不仅解放了村民的思想,还带领大家制定了“发展现代农业、开发旅游业、招商引资办工业”的三步走发展战略。这一系列举措,让小岗村再次焕发生机。
现代农业,让土地焕发新生
小岗村的现代农业发展,离不开科技的支持。2017年,北大荒集团与小岗村合作,流转了500亩土地,配备了现代化的智能物联网设备,将原本的“荒地、烂地”变成了高标准示范化农田。这些农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,还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。种粮大户程夕兵感慨地说:“国家不会让我们种粮的农民吃亏。从新修的水利工程到金融贷款,村里都给予了很大支持。” 现在,程夕兵的700多亩地每年都能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,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。
乡村旅游,小岗村的新名片
除了现代农业,小岗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2004年开始,小岗村每年都会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。大包干纪念馆、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等景点,不仅展示了小岗村的改革历史,也成为游客了解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窗口。90后姑娘严妹,是“大包干”带头人严金昌的孙女,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村里成为一名旅游讲解员。她说:“我心中美好、现代化农村的模样正在小岗一步步实现。”
集体经济,让村民共享红利
小岗村的发展,不仅仅体现在农业和旅游上,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,让村民共享改革的红利。2018年,小岗村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,赋予村民对集体资产的股份权能。2022年,小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20万元,村民连续5年获得分红。79岁的“大包干”带头人严金昌说:“以前‘户户分田包地’,如今‘人人持股分红’,2018年分红人均是350元,今年是620元,每年都有增加。” 小岗村的集体经济,不仅增强了村集体的实力,也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。
创新不断,小岗村的未来
小岗村的改革故事,还在继续。2024年,小岗村的农业产业园已经颇具规模,多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。傅先来,一位国际水稻推广专家,三年前来到小岗村,致力于抗旱水稻的培育。他说:“根据小岗的气候条件,这里非常适合开展抗旱水稻的研究。” 小岗村的未来,充满了无限可能。
结语
小岗村的故事,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。从“要饭村”到“富裕村”,小岗村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智慧和汗水。正如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所说:“改革不停步,这始终是小岗与时代同行的法宝。” 小岗村的明天,一定会更加美好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小岗村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上,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