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如何发展,这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课题,也是亿万农民心中最关切的问题。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从北国的黑土地到南疆的绿洲,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,每一片土地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。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,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看看,中国的农业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,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农业经济稳中有增,农民增收速度不减
过去的一年,中国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,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了89755亿元,同比增长4.1%,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.12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,实际增长7.6%,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.8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。这组数据的背后,是无数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,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见证,也是国家政策扶持的成果。农业基本盘扎实稳固,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粮食再获丰收,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显著
2023年,全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,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达到13908.2亿斤,比上年增加177.6亿斤,增长1.3%。大豆播种面积1.57亿亩,比上年增加345.1万亩,连续2年稳定在1.5亿亩以上,全年大豆产量416.8亿斤,比上年增加11.2亿斤,增长2.8%。这些成就,离不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,也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。大豆油料扩种行动稳步推进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农田水利基建保障有力,农业生产技术不断突破
农田建设工作高效推进,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黑土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,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3300万亩以上,实现5年翻一番。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,全国农田累计灌溉供水3000多亿立方米,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,助力粮食丰产丰收。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,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快,种业振兴行动阶段性成效明显。这些成果,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科技赋能农业,创新引领未来
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。近年来,中国在生物育种、智能农机、数字农业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快,种业振兴行动阶段性成效明显,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经过3年努力,全国新收集农作物、畜禽、水产资源约53万份。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,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220万台(套)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3%。物联网、大数据等在农业中加快应用,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。
乡村振兴全面推进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
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。近年来,中国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,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保持增长,2023年外出农民工人数达17658万人,比上年同期增长2.7%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及县域内就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返贫致贫风险持续降低,截至2023年10月底,中西部地区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的62.8%已消除返贫风险,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8.25万人,超过2023年度目标任务279.08万人。
农业国际贸易缓中有升,国际合作不断深化
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,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情况有所改善。2023年,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达3330.3亿美元,比上期增长0.04%。其中,出口金额989.3亿美元,增长0.9%,进口金额2341.1亿美元,减少0.3%。贸易逆差1351.8亿美元,比上期减少1.2%。中国累计进口粮食接近1.62亿吨,比上年增长11.7%。大豆、玉米、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进口量均有所增长,为国内粮食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农业绿色发展,生态效益显著
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近年来,中国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,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,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。2023年,全国化肥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,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,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同时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,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,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平大幅提升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结语
农业如何发展,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,更是一个社会问题,一个生态问题。从乡村全面振兴到农业科技革新,从绿色生产到国际合作,中国农业正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同谱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篇章,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种子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,让每一个农民都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未来的农业,必将更加繁荣昌盛,更加充满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