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叫拒马河:一段传奇河流背后的故事,以及它与刘琨和石勒的不解之缘

拒马河,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神秘?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流的名字,背后还藏着一段传奇故事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古老河流的历史,揭开它神秘的面纱。

image

拒马河,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西北太行山麓,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条长年不断的河流。 它不仅是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,还是大清河的重要支流。拒马河的源头在涞源县城南半里处,发源于七山下的泉水。这些泉水汇聚成河,一路向东,流经十渡风景区、张坊镇、南尚乐乡等地,最终汇入大清河。

image

拒马河的名字由来,其实与两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——晋朝将领刘琨和羯族首领石勒。这段历史不仅充满了智慧和勇气,还留下了诸多传说。

image

话说东晋时期,羯族首领石勒率领十万大军,意图侵占中原。石勒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,所到之处,尸骨如山,哀鸿遍野。晋将刘琨据守在河北,与石勒在涞水一带交战。涞水石亭镇北面有一座西周时建的土城,名为板城,刘琨的大军就驻扎在这里。

image

一天,石勒的先锋官率队来到张坊,只见迎面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。先锋官命令士兵探水深浅,准备大军过河。谁料,探水的马刚入河中,“扑通”一声栽倒了。对面据守在板城的刘琨将士立即射来密雨般的箭矢,探兵连人带马都死在了河里。就这样,下去一批死一批,下去一队死一队,石勒的军队不敢再贸然过河。

image

石勒亲自前来查看,命令骑兵过河探路。谁知,骑兵刚入河中,马匹就被隐藏在水下的木桩和绊马索绊倒,人仰马翻,一片混乱。刘琨的军队趁机发动猛烈攻击,石勒的军队大败而退。石勒见状,心中暗自嘀咕:“难道这次发兵中原不合天意?”于是下令撤退,退回八十里安营扎寨。

image

这场战役中,刘琨巧妙利用拒马河的地利优势,设置了大量的木桩和绊马索,成功阻挡了石勒的军队。从此,这条河被人们称为“拒马河”,意为“拒绝马匹穿越”。

image

拒马河不仅是一条智慧的河,还是一条美丽的河。它流经的十渡风景区,风景如画,被誉为“百里画廊”。拒马河两岸山峦起伏,峡谷幽深,泉水清澈,滋养了两岸的文明。涞源境内已知的泉眼有102处,其中流量大于2升/秒的有30多处,这些泉水汇聚成拒马河,使得拒马河成为华北地区最清澈的河流之一。

image

除了自然美景,拒马河沿岸还有许多文物古迹。国宝阁院寺位于涞源县城中部,又称阁院寺文殊殿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、保存最完好的土木建筑之一。 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(744年),是世界上唯一的斜刹塔,由唐代铸钱作坊捐资建造。

拒马河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,更是一段段美丽的传说。相传很久以前,涞源县有一户婆媳二人,生活虽然艰难,但婆婆对儿媳小娥非常苛刻。小娥每天都要到十几里外的山洼中挑水,累得腰酸腿疼。一天,小娥在挑水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头,老头请求小娥给他的马一桶水。小娥慷慨答应了。连续几天,小娥都遇到了这位老头,每次都给了他一桶水。第六天,老头送给小娥一根神奇的马鞭,告诉她只要用鞭子在水缸上晃两下,水缸就会自动装满水。小娥试了试,果然灵验。

婆婆发现小娥不再挑水,便怒气冲冲地走进厨房,抽出鞭子,结果水如柱般喷出,差点淹没了房子。小娥急中生智,用锅盖扣住了水缸。从此,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出,汇成了一条大河,小娥化作了泉口上面的小山。后人为纪念小娥,在泉口上面的小山修了一座庙,庙前建了一座塔,这就是现在的广昌庙(即泰山宫)和庙前的古塔(兴文塔)。

拒马河不仅是一条自然的河流,更是一条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河流。它见证了无数英雄的智慧和勇气,滋养了两岸的文明。如今,拒马河依然静静地流淌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段传奇故事。

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拒马河边,不妨放慢脚步,细细品味这条河流的美丽与智慧。或许,你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魅力。

拒马河,这条智慧与美丽的河流,将继续流淌在中华大地之上,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传承。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,保护好这条美丽的河流,让它永远清澈、美丽。


希望这段故事能让你对拒马河有更深的了解,感受到它的美丽与智慧。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拒马河边,一定要亲自体验一番,相信你会爱上这条神奇的河流。

热门文章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