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关风吹上关花,苍山雪映洱海月”,这浪漫的诗句似乎只为大理而写,而双廊,这个坐落于洱海东北岸的小镇,无疑是大理最美的诗篇之一。十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,如今,却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。双廊的故事,就是客栈老板们的故事,他们用自己的双手,将这片土地从一个落后的渔村,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旅游小镇。

从无到有的创业之路
1983年,14岁的杨金鱼还在洱海上帮人开渡船,那时的双廊交通闭塞,物资匮乏,人们的生活几乎与外界隔绝。“去离我们双廊最近的喜洲也需要一天才能来回,只能够坐船,一天只有一班。”杨金鱼回忆起那段岁月,心中仍有些许感慨。然而,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,双廊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白族风情,逐渐吸引了背包客的目光。2009年,双廊迎来了第一批游客和开发者,从此,双廊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抢滩登陆,机遇与挑战并存
2012年,已经在西双版纳经营茶生意十多年的杨金鱼,决定回到双廊,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客栈——“彼岸”。同年,双廊本地人张联荟也改造了自己的院子,开始经营客栈。最初,他们对于如何经营客栈知之甚少,为了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,张联荟甚至亲自体验了一回“游客”,前往三亚、西双版纳等地考察,最终将学到的经验带回了双廊。正是这些勇敢的先行者,为双廊客栈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井喷式增长背后的隐忧
2013年至2015年间,双廊的旅游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客栈数量急剧增加,旅游旺季时几乎“一房难求”。然而,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危机。随着客栈和餐饮商户的激增,双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跟上步伐,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客栈老板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,但没有人愿意放弃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。

洱海保护,客栈行业的阵痛与重生
2017年初,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,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严格的治理措施,全面叫停了洱海核心区内的餐饮客栈。这对双廊的客栈老板们来说,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。张联荟回忆起2017年4月1日那天,所有客栈被迫关停的情景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她家刚建好的海景房因超出保护红线而被拆除,面对高额的债务和生活的重压,她曾一度陷入绝望。但最终,她还是选择了坚持,因为她相信,保护洱海是为了更好的未来。

重生后的双廊,客栈行业的新篇章
经过三年多的提升改造,双廊终于迎来了新生。2019年,双廊古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,干净整洁的街道,精致的绿化,无不彰显着这座小镇的魅力。客栈老板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他们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,努力提升服务质量,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愉悦的体验。双廊,这个曾经的小渔村,已经蜕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。

结语
双廊的故事,是客栈老板们的故事,也是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的故事。从最初的艰难创业,到后来的井喷式增长,再到洱海保护的阵痛,每一次转折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。如今,双廊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,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心中有梦,脚下就有力量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双廊更加美好的明天!

注释
记录中国|大理双廊客栈的十年:从无序井喷到诗和远方的归所. 摘要: 双廊客栈的重新洗牌,是高端客栈对中低端客栈的市场挤压,也是中低端客栈求新突围之路。客栈间的“内卷”正在推动双廊客栈行业的良性发展,更好地为游客服务。十年,从无到有,双廊客栈经历了野蛮生长,又在引导之下重新归于理性。

“洱海最严禁令”后:四千余家餐饮客栈将被关停,盼出台细则 ... 4月3日,大理双廊镇镇政府召开辖区客栈安抚会,500多家客栈中大多数签订了自行暂停营业承诺书;4月6日,位于洱海环线的挖色镇镇政府也组织客栈经营者进行座谈,随后,部分经营者加入了自行暂停行列。
记录中国|大理双廊客栈的十年:从无序井喷到诗和远方的归所. 摘要: 2011年以来的十年间,从开发初期的无序井喷,到洱海治理时期的艰难前行,再到疫情之下的重新整合,双廊完成了从乱糟糟的“大工地”到“艺术特色小镇”的华丽转身,经历了破茧重生般的探索与挣扎。
大理双廊:3年多的整体提升改造后 迎来首个暑期旅游热潮. 摘要: 经过长达3年多的地下地上整体提升改造,双廊古镇迎来“涅槃”后的首个暑期旅游热潮。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,都等待了太久。他们期盼着双廊发生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