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的腾冲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“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”的目标迈进。当游客们踏入这片土地,不仅是为了寻找那片宁静的热海温泉,更是为了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——一种将自然、文化、运动完美结合的生活方式。腾冲,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,正以它独特的方式,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西南边陲的魅力。

你知道吗?就在不久前,腾冲市召开了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,明确提出要构建“百花齐放”的全域旅游格局,持续打响“世界腾冲 天下和顺”品牌。这意味着,未来的腾冲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,更是一个能让每一位访客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诗与远方”的地方。无论是想要放松身心的都市白领,还是渴望挑战自我的户外运动爱好者,亦或是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文化旅行者,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感。

美食,无疑是吸引人们来到腾冲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土锅子、大薄片、烧肉米线……这些地道的腾冲美味,早已成为游客心中的“流量密码”。李大姐家的饭馆里,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慕名而来,只为品尝那一口独属于腾冲的味道。“这段时间,我们腾冲的旅游业又火起来了,我家饭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,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菜品更是供不应求。”李大姐的笑容里,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而今年9月举办的“腾冲饵丝”文化节,更是吸引了超过14万人次的游客,实现了旅游收入突破500万元的大关。这不仅是对腾冲美食文化的肯定,更是对这座城市魅力的认可。

体育赛事,让腾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户外运动大本营”。从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到腾马,再到高黎贡超级山径赛,每一场比赛都吸引了无数国内外选手的目光。特别是“腾马”,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,已经成为中国县级城市规模最大、等级最高的马拉松赛事,是中国田协认证的“金牌赛事”。2023年中秋节期间,“七彩云南”格兰芬多自行车节腾冲挑战赛的成功举办,更是标志着腾冲在体育旅游领域的又一次突破。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,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
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为腾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。界头镇的高黎贡山造纸博物馆、马站碗窑村的土陶制作体验活动、以及遍布街头巷尾的皮影馆、土陶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,无不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通过“非遗+”活态传承发展模式,腾冲成功地将非遗及其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,使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。正如一位游客所说:“在这里,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痕迹,更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。”

数据不会说谎。2023年1月至11月,腾冲市接待游客总人次达到1752.25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90%;实现旅游总收入226.62亿元,同比增长40.96%。预计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次将达到198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50亿元。这一串数字背后,是腾冲市政府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,腾冲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景区品质,打造旅游特色村,完善交通网络,优化旅游环境。如今,无论是在火山热海、和顺古镇,还是在银杏村、北海湿地,游客们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、舒适的旅游体验。

腾冲的旅游业,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,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,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。近年来,腾冲积极探索“旅游+农业”、“旅游+手工业”等融合发展模式,鼓励农户参与旅游接待服务,发展农家乐、特色客栈等业态,初步形成了以和顺、江东银杏村、北海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。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也让游客有机会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,真正实现了“宜游、宜居、宜业”的目标。

展望未来,腾冲将继续坚持“旅游兴市”和“文化名市”的战略,紧紧围绕“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”的目标定位,不断优化整合旅游资源,创新发展模式,突出特色优势,全力将腾冲打造成一个世人向往的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。在这个过程中,腾冲还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,共同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,让更多的人了解腾冲、爱上腾冲。

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和审美,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在传统技艺里注入当代文化活力,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、传承。文化来源于生活,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。让传统非遗文化回归到生活中,完成传统非遗文化的当代表达,是需要很多人的努力。无论社会如何进步,经济如何发展,文化始终是在传承的,皮影、油纸伞、土陶……似乎指引着我们思考着文化与生活,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力量。
腾冲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这里的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,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。如果你还没有来过腾冲,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。因为在这里,你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更能体会到人文关怀的温暖。这是一座让人一见倾心的城市,也是一座值得你细细品味的地方。
让我们一起期待,腾冲旅游业的美好明天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与幸福。未来已来,腾冲正以开放的姿态,迎接八方来客,共赴一场美好的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