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抗战:血与火的岁月,英雄儿女的传奇 —— 揭秘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

1942年5月,日军的铁蹄踏破了怒江的宁静,整个滇西陷入了一片恐慌。然而,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大理的人民并没有屈服,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,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,感受大理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与坚韧。

image

怒江边的血战

image

1942年5月,日军攻占了怒江以西地区,中国守军炸毁了惠通桥,中日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。对峙期间,远征军在大理积极整训备战,准备反攻。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,大理成为了滇西抗战的大本营和大后方。无数的战士在这里集结,无数的物资从这里输送前线。1943年10月,史迪威将军率10万中国驻印远征军向缅甸境内日军发起大反攻,大理的人民用他们的汗水和鲜血,为这次反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image

滇缅公路的奇迹

image

1937年12月,滇缅公路修建工程全线动工。这条全长1146.1公里的公路,东起昆明,终于缅甸腊戌。国内部分全长959.4公里,其中昆明至下关的411.6公里原已修通土路,实为改建;下关至畹町的547.8公里属于新建。 滇缅公路经过大理的祥云、蒙化、凤仪、大理、漾濞、永平、云龙等7个县,全长300多公里。大理全面动员,男女老少自带口粮,全家齐上阵。祥云县日投工5000人,凤仪县4000人,大理县7000人,蒙化县29000人,永平县8000人,漾濞县6000人,云龙县10000人。大理各族人民使用锄头、撮箕、扁担、铁锹、木棒等简陋工具,用手挖、肩挑等传统方式,夜以继日,按时修通了滇缅公路大理段300多公里,保证了滇缅公路的全线完工和按时通车。

image

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沿滇缅公路作了全线考察,认为:“滇缅公路工程浩大。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,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,实令人钦佩。且修筑滇缅公路,物质条件异常缺乏,第一缺乏机器,第二纯系人力开辟,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。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。”罗斯福总统称赞滇缅公路为“一大奇迹”,不少外国友人赞叹这是“用手指刻出来的公路线”。

image

云南驿机场的辉煌

image

1942年5月,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。为保证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,中美英三国共同开辟了“驼峰航线”。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等机场起飞,飞越喜马拉雅山南段和横断山脉,经大理至昆明,是当时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线,被称为“死亡航线”。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,驼峰航线共飞行8万架次,约150万小时,运送援华战略物资80多万吨,将士4.3万人次,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。

image

为保证驼峰航线运输的顺利和安全,在大理修建了8个机场。其中以云南驿机场规模最大和最重要。为修建云南驿和北屯机场,祥云县先后征地3940亩,出动工时41.9万多个。如此巨大的劳力负担,对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祥云县来说,压力不言而喻。然而,坚强不屈的祥云人民前赴后继,不断修复被日机炸坏的机场,机场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中岿然不动,不间断地给驼峰航线和中美空军以强有力的支援,被誉为“炸不毁的云南驿机场”。

英雄儿女的壮举

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,大理的儿女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同仇敌忾共赴国难”。台儿庄战役中,大理有1210多名各族儿女参战。鹤庆县金墩乡迎邑人白族王炳章,时任滇军六十军184师544旅少将旅长,受命防守禹王山阵地,率领部下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。在带领士兵发起反冲锋时胸部中弹,仍一声不吭坚持指挥战斗,直至日寇大部消灭才独自下山,被誉为“铁骨将军”。

漾濞县上街镇人田钟毅,在台儿庄战役中,时任新编七师中将师长的他,组织大刀队,与敌短兵相接,英勇搏杀,使敌寇胆战心寒。大理人杨杰,在1933年3月,日本侵略军进犯我国长城沿线区域时,任第九军团司令,具有雄才大略的他指挥军队在长城一线坚决抗日,和日本大兵团对阵,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前进。

白族话的传奇

在台儿庄战役中,白族话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密码。当时,日本特务活动猖狂,经常派人窃听六十军的军用电话,了解六十军的部署及作战指令。为防止军事机密外泄,六十军军部下令,把通讯营的营、连、排的电话员全部换成白族士兵,先把战斗号令翻译成白族话,传达后再转译,致使日本特务窃听到电话后也不知所云何事,有力地保障了作战指挥的畅通,保证了战斗的胜利。白族话因此被誉为“抗战中用于战斗的最奇妙的语言”。

后方的支援

在前线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同时,大理的后方也在默默地付出。1942年夏,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的运输路线,陆地上的运输被迫终止。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开辟从汀江和阿萨姆邦到中国云南保山机场、祥云云南驿机场、昆明巫家坝等机场的空中运输线——“驼峰航线”。云南驿成为该航线的中转站。

为保持机场的正常运转,支持抗日前线,机场扩修任务更加紧迫,政府当局在祥云大部分劳力已被征用的情况下,又向巍山、弥渡、南华、大姚等县征用大批民工。由于战时施工条件极差,没有施工机械,采用人力挖土、运土、运石修筑跑道、机窝和人力拉大石碾子夯压机场的方法,修建云南驿机场。据当时的目击者讲:“修建机场时,百余万平方米的机场上,几乎布满了挖土的、挑土的、运石的、敲碎石的、打夯的、铺石块的、灌泥浆的、拉石碾的、监工的、穿军装的,以及各种人员。”

英雄的祭奠

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,大理各族人民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据统计,国民党军队中参加抗战的大理籍将领有34名,其中,上将1人、中将13人、少将20人,其中,中将李忍涛(鹤庆人)为国捐躯;大理籍3128名官兵血洒疆场,为抗战捐躯,以血肉之躯抗御外侮,为抗战胜利谱写了光辉篇章。同时,大理地区还有各族青壮年约3万人参加了“国民兵团”,负责县、乡、村辖区的巡察和维持治安。全州有近2万人参加防空防护团,防止敌人的空袭和轰炸,为抗战尽心出力。

历史的记忆

抗日战争期间,大理曾经是滇西抗战的大本营和大后方。大理地区出征作战的军人有数万之多,有记载的阵亡将士达3181人。大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、支援抗战,投入人数之多、牺牲之惨烈,让人震撼、令人敬仰。由于对大理抗战历史资料缺乏系统、全面、客观的收集、整理和宣传,世人对大理地区的抗战历史了解不多,对大理人民在抗战中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之甚少。征编文史资料,“存史、资政、团结、育人”是政协的重要工作。为了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献礼,铭记历史、烛照未来,州政协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了“大理抗战”系列文史资料征编工作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《大理抗战》《抗战老兵》《大理抗战英烈名录》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已经相继完成。

结语

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大理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,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。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,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今天,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,不禁为大理人民的英勇与坚韧而感动。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,传承这份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。

热门文章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