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”,这句话放在云玉集团丽江的身上,再合适不过了。曾几何时,云玉集团丽江是云南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,每年接待的游客数以百万计,但谁能想到,如今的它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从巅峰到低谷,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?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?
从辉煌到低谷,云玉集团丽江的崛起与陨落
云玉集团丽江,这个名字曾经是无数游客心中的梦想之地。它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,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云南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。然而,这一切美好似乎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。
2011年,云玉集团丽江成立,迅速崛起,成为了云南最大的地接社之一。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,云玉集团丽江通过“旅游团+购物”的模式,将游客引导至旗下布局的珠宝玉石、精油美妆等商店或商业体,最终完成变现。这种模式虽然盈利有术,但却为云南旅游产业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,天然自带低价团甚至零负团之嫌。
云南22条:雷霆手段下的无奈
2017年4月15日,云南省实施《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》,俗称“云南22条”。这一措施涉及七大方面共22条,包括取消旅游定点购物、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、禁止“不合理低价游”等。这些措施的出台,旨在彻底整治云南旅游市场的乱象,提升旅游品质。
然而,对于云玉集团丽江来说,这无疑是一记重拳。随着政策的实施,云玉集团丽江的游客接待数量急剧下降,经营收益直线下降,资金链紧张等问题集中爆发。公司不得不对旗下昆明、石林、楚雄、大理、丽江等地的10余个在营项目进行收缩、裁撤,员工从先前的8000余名锐减至2000名。
资金链断裂,员工欠薪
截至2018年3月,云玉集团丽江对外负债约计人民币10亿元,其中银行贷款超过7亿元,未结工程款、广告宣传费、场地租金,供货商货款,房、餐、车、酒店、景区景点门票等资源采购款项近2亿元,应付但未付员工薪酬合计人民币1.5亿元。
员工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。有云玉集团丽江其他项目的多名员工向媒体透露,自己所在店铺员工300多人,目前欠薪预估400多万元,云玉集团给到的回复是“公司没有钱”。员工入职时间不同,欠薪也不同,其中一名员工透露,自己夫妻两人被欠薪3个月,共有近3万元。另有员工透露,自己夫妻俩被欠薪8万多元,有不少员工都是夫妻一起在公司工作。
自救无果,陷入绝境
面对困境,云玉集团丽江也曾尝试自救。今年7月10日,云玉集团丽江试运营“大理·垒翠园”项目,7月25日进入正式运营,7月29日被关停。7月30日,云玉集团丽江在丽江白沙古镇内的旅游商品零售商铺,首日开业,经营时间不足8小时,即被要求关停。有员工透露,当时这家商铺的营业额预估达到180万元,属集团内店铺的中上水平,被要求关停后,店铺内的商品也被公司一搬而空。
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
云玉集团丽江的危机并非一夕之间爆发,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。在“云南22条”出台前,云玉集团丽江已在云南旅游行业内率先完成了珠宝玉石、精油美妆、旅游餐饮、文创精品、旅行社服务等多项旅游全产业链布局。然而,这种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在政策收紧后暴露无遗。
云南旅游市场的变革与反思
云玉集团丽江的陨落,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兴衰,更是云南旅游市场变革的缩影。长期以来,云南旅游业依赖低价团和购物模式,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收入,但也导致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游客体验的下降。
未来的希望
尽管云玉集团丽江陷入了困境,但云南旅游业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。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,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重视服务质量,提升游客体验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云南旅游业将迎来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
结语
云玉集团丽江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残酷和变革的必要。每一个行业的兴衰,都离不开时代的洪流。在变革中,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