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大理凤羽:从闭塞山村到艺术天堂的华丽蜕变,如何成为新时代的桃花源?

云南大理凤羽,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的名词,但其实这里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。四百年前,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留下“古之朱陈村、桃花源,寥落已尽,而犹留此一奥,亦大奇事也”的赞叹,而今,这片曾经的“世外桃源”再次焕发新生,成为了一个集艺术、文化和自然于一体的现代桃花源。

image

从闭塞山村到艺术天堂

2013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《新周刊》创始人封新城来到凤羽,他被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深深吸引。封新城决定辞去《新周刊》执行总编的职务,扎根凤羽,与当地村民陈代章共同创办了大理千宿文旅有限责任公司。封新城的目标是将凤羽打造成一个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小镇。

image

封新城首先从农产品做起,他找到了云南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王开福担任食品加工厂厂长,又请来了著名平面设计师张发财设计产品包装。2020年,千宿文旅卖出了600多万元的菜籽油、大米和梨膏等农产品,还提供了5000余人次的务工机会。

image

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

为了让凤羽成为大地艺术的中心,封新城和他的团队在佛堂村建设了两座文创性质的宅院——退步堂和天马草堂。这两座宅院不仅供村民和游客参观体验,还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。2017年,他们又投入巨资流转了几近荒废的祷告村、大涧古村和四周的3000多亩土地,计划建设一座独特的废墟村庄博物馆,成为“乡愁公园”。

image

2019年,千宿文旅在佛堂村的古梨园内建起了空中稻田剧场,举办了当代艺术融合乡土艺术的“凤羽白米丰收节”。这个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,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。

image

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

凤羽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,更体现在文化氛围的提升。封新城和团队成立“慢生活”学院、农民画社等,营造村里的文化氛围。2015年,当地农民艺术家周正昌用钢筋扎就的艺术装置《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》和《白驹过隙》成为了凤羽的新地标。这些艺术装置不仅美化了环境,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。

image

从乡村到国际

凤羽的变化引起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委、州政府的高度关注。2018年8月,大理州、县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考察凤羽及“凤羽模式”,并研究决定将凤羽镇纳入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单位,将佛堂村纳入大理州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行列。

image

2019年6月,经过多次研讨、审核、修改,由千宿文旅全程参与编撰的《洱源县凤羽镇“一镇两村”乡村振兴试点规划》被批准实施。这一规划为凤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image

未来的凤羽

如今的凤羽,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、农业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农村典范。每年有超过3000人在凤羽居住10天以上,其中包括导演、画家、媒体人和企业家。这些人才的聚集,为凤羽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。

封新城和他的团队还在不断努力,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创项目在凤羽落地,如“风柜图书馆”、“天空的草帽美术馆”等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进一步提升凤羽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影响力。

结语

云南大理凤羽,从一个闭塞的山村,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桃花源。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,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。封新城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,只要有梦想和坚持,就能创造奇迹。凤羽的故事,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小镇的重生,更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探索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凤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。


云南大理凤羽:从闭塞山村到艺术天堂的华丽蜕变,如何成为新时代的桃花源?

云南大理凤羽,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新鲜的名词,但其实这里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。四百年前,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留下“古之朱陈村、桃花源,寥落已尽,而犹留此一奥,亦大奇事也”的赞叹,而今,这片曾经的“世外桃源”再次焕发新生,成为了一个集艺术、文化和自然于一体的现代桃花源。

从闭塞山村到艺术天堂

2013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《新周刊》创始人封新城来到凤羽,他被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深深吸引。封新城决定辞去《新周刊》执行总编的职务,扎根凤羽,与当地村民陈代章共同创办了大理千宿文旅有限责任公司。封新城的目标是将凤羽打造成一个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小镇。

封新城首先从农产品做起,他找到了云南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王开福担任食品加工厂厂长,又请来了著名平面设计师张发财设计产品包装。2020年,千宿文旅卖出了600多万元的菜籽油、大米和梨膏等农产品,还提供了5000余人次的务工机会。

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

为了让凤羽成为大地艺术的中心,封新城和他的团队在佛堂村建设了两座文创性质的宅院——退步堂和天马草堂。这两座宅院不仅供村民和游客参观体验,还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。2017年,他们又投入巨资流转了几近荒废的祷告村、大涧古村和四周的3000多亩土地,计划建设一座独特的废墟村庄博物馆,成为“乡愁公园”。

2019年,千宿文旅在佛堂村的古梨园内建起了空中稻田剧场,举办了当代艺术融合乡土艺术的“凤羽白米丰收节”。这个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,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。

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

凤羽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,更体现在文化氛围的提升。封新城和团队成立“慢生活”学院、农民画社等,营造村里的文化氛围。2015年,当地农民艺术家周正昌用钢筋扎就的艺术装置《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》和《白驹过隙》成为了凤羽的新地标。这些艺术装置不仅美化了环境,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。

从乡村到国际

凤羽的变化引起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委、州政府的高度关注。2018年8月,大理州、县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考察凤羽及“凤羽模式”,并研究决定将凤羽镇纳入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单位,将佛堂村纳入大理州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行列。

2019年6月,经过多次研讨、审核、修改,由千宿文旅全程参与编撰的《洱源县凤羽镇“一镇两村”乡村振兴试点规划》被批准实施。这一规划为凤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未来的凤羽

如今的凤羽,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、农业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农村典范。每年有超过3000人在凤羽居住10天以上,其中包括导演、画家、媒体人和企业家。这些人才的聚集,为凤羽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。

封新城和他的团队还在不断努力,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创项目在凤羽落地,如“风柜图书馆”、“天空的草帽美术馆”等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进一步提升凤羽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影响力。

结语

云南大理凤羽,从一个闭塞的山村,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桃花源。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,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。封新城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,只要有梦想和坚持,就能创造奇迹。凤羽的故事,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小镇的重生,更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探索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凤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。

热门文章

随便看看